蜂蜜生产中丞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我国是养蜂大国,有着三千年的蜂蜜生产历史,但是在21世纪的今天,为什么中国蜂蜜在国际市场上却被人看不起?
其主要原因就是蜂蜜的质量问题,其中掺假问题比较严重,这个问题已困扰大家几十年,目前仍然解决不了,就此我谈一些想法。
养蜂
一,当务之急是要确定蜂蜜生产的发展方向。
蜂蜜是一种动物源的天然产品,他之所以和白糖果,葡萄糖浆等产品不一样,就在于它的纯天然性,蜂蜜是一个初级农产品,其生产过程是由蜜蜂来完成的,要提高蜂蜜质量,是需要蜂蜜和养蜂人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蜂蜜生产出来之后,只要经过简单的过滤就可以食用,不过你也能吃,但是在中国,只要是进行了蜂蜜灌装,贴上商标,就是加工产品了,从事这样加工的厂家,就是蜂产品加工厂,就要缴纳17%的增值税,当然也有交定额税的。
其实这所谓的加工也只是混合、均质,排出蜂蜜中多余水分,统一蜂蜜内在指标的过程,这种加工就成了蜂产品加工的当然模式,由于门槛低,投资不大,大家都在抢着办加工厂,目前在全国上千家的加工厂中,这类加工厂占绝大多数,国家也从越办越多的蜂产品加工厂中,得到了更多的税收,而越来越多的加工厂也在你争我夺的竞争中把蜂产品市场弄得一团糟。
目前由于所获利益的不同,蜂农和蜂产品加工企业已经形成了一个对立的阵营,随着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双方就会产生更激烈的利益冲突,同时随着蜂农饲养规模的扩大,或者养蜂合作社以及联合蜂场的发展壮大,对蜂产品原料的掌控,将是他们获取更多利益的杀手锏,现成的蜂产品加工企业肯定要重新洗牌,蜂产品行业的利益也要重新划分,蜂产品加工企业的危机已经非常明显了,

目前,国内低迷的经济形势对蜂业企业影响是很大的,黑龙江省有的蜂业企业已经关门了,还有的亏损严重或者正在艰难维持。目前蜂业企业的现状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这样无序地发展加工企业,不保护和扶持养蜂生产的发展,对蜂业行业将是毁灭性的打击,当前我们面临的问题是,蜂农怎样发展生产,蜂蜜生产如何规范?加工企业怎样运营,怎样克服目前的困难,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互联网加时代,在食品安全问题得到高度重视的今天,搞好蜂业行业发展的顶层设计,确定蜂蜜生产的方向,是当务之急,这也是各级学会,协会。蜂农,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蜂蜜生产的风险问题解决好了,行业的发展才能顺利。

二,重点解决蜂蜜红豆问题也是当务之急。
蜂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养蜂生产的发展,推行现代饲养方式,重点解决蜂蜜标准和浓度的问题,也是当务之急,黑龙江省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产的基本上都是成熟蜜,一些七八十岁的老养蜂人,在教育子女不能生产稀蜜,近年来,和我们相邻的俄罗斯的椴树蜂蜜开始进入我国,俄罗斯蜂蜜的质量明显好于我国,为什么俄罗斯生产的蜂蜜浓度高,而我们浓度却低了,在乌苏里江两岸生产条件环境都差不多,俄罗斯使用的蜂箱,黑龙江省有些地方还在使用。
蜂蜜质量的好与差,除了蜜源因素之外,就是一个生产习惯,生产时间和生产标准的问题,俄罗斯蜂蜜你不封盖不摇蜜,6-7天甚至17-10天摇一次蜜,而我们是不等蜂蜜封盖,1-2天顶多三四天就摇一次蜜,我们的收购起点很低,人家的收购起点却很高,俄罗斯人要求蜂蜜含水量不能高于20%,浓度,要达到42波美度,而我们的浓度达到39波美度,就算是好的,达到40博美41波美度,那就很好了,42波美度的就很稀有了,目前在养蜂生产上有相当一部分蜂场在生产稀蜜。
这些蜜为什么有市场呢?就是有人收购,据蜂农反映一些收购稀蜜的老板大方的很,可以给定金可以承诺保证收购生产稀蜜的蜂农利益有保障,有帐可算一天摇一次蜜,他们觉得产量高,收入高,何乐而不为呢?
有人计算过,一天一摇的蜂蜜,虽然卖价低一些,但是蜂蜜产量高,总体卖完,价钱可以达到三天一摇蜂蜜的收益,甚至还要多一些,加上在蜂场可以卖蜂蜜也不用本,价格虽然卖得低一些,但可以马上卖出去,能及时去赶下一个花期,而生产浓度高的蜂蜜样本,价格不能马上卖出去,如果价格不好。还要拿回家比较麻烦,生产稀蜜的,蜂农自己就说稀蜜现在有人要,我为什么不生产,如果没有人收稀蜜就不生产稀蜜?
所以解决稀蜜这个问题要掐住源头,要是行业学会下点功夫,有关管理部门介入狠狠抓一抓问题是不难解决的,蜂农不知道稀蜜不好吗?知道完全知道他们自己留的带回家的蜂蜜都是浓度高的,但是,蜂农要挣钱要生活,稀蜜一有市场他们就会生产,倒是要问问大量收购稀蜜的企业收购稀蜜干什么呢?
说1000道1万,蜂蜜浓度低的问题不是技术问题,根本问题是蜂蜜标准,蜂蜜收购,蜂蜜价格和蜂蜜生产习惯的问题,目前,蜂业行业也在努力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这里我们也在这里建议如下。
1、制订一个天然蜂蜜的生产标准,针对我国北方蜂蜜的生产区,主产区制定椴树、荆条、洋槐、枣花等天然蜂蜜成熟蜜的生产标准,以天然蜂蜜生产标准来引导蜂农的生产,全面推广天然蜂蜜的,生产部分盖不严密,最低标准是封盖必须达到1/3以上,必须有五天以上的封箱存储酿造器,否则就不能摇蜜,对于国内不能进行成熟蜜生产的密宗可以在标准中确定邻里蜂蜜的生产标准。
这个天然蜂蜜的生产标准是针对蜂农的,也是蜂产品加工企业的收购标准这个标准要在蜂蜜浓度浓度等级,纯度真实性,药残等方面作明确规定,天然蜂蜜是不用进行加工的,售价可以高一些,加工企业在收购价格上也大大提高,老蜂农和企业实现双赢;
标准可以规定天然蜂蜜在蜂蜜的商标上进行标示,以区别其他类型的蜂蜜,关于浓缩蜜,在没有完全起效之前,要求在销售的包装上标明是浓缩蜂蜜,那消费者自己去选择购买天然蜜还是浓缩蜂蜜,
2、除了在蜂蜜上进行天然蜂蜜、蜂巢蜂蜜、浓缩蜂蜜、混合混蜂蜜、稀水蜂蜜这些蜂蜜类别的定义之外,还要加蜂蜜的等级进行严格的区分,蜂蜜的蜜种和等级,可以确定含水量,单花中的花粉粒,口感风味这三个基本定性指标,凡是具有单花种蜂蜜生产条件,能够生产出单花种蜂蜜的,都要认真按照这三个硬性指标来验收,单花种蜂蜜只要混入5%-10%其他蜂蜜,就一律降等,这样就会减少以次充好的问题,
3、养蜂是资源性生产,没有资源是不能养蜂的,我认为当前蜂群数量的发展要适度,也不要再提高北方南北方大赚点,没有条件发展,养蜂生产的地方就不要发展,稳定蜂产品的产量,提高蜂产品的质量也逐步解决养蜂生产上抢资源增长低的问题,不要担心一些主要蜜源区的蜜源会浪费,只要有资源,当地肯定有人利用的;
4、大力提倡蜂农办合作社办企业,提倡现有的加工企业办风潮,也可以把企业和养蜂合作社真正的伴在一起,可不是花架子,两层皮。逐步向自己的原料自己加工的方向发展。

三、因地制宜解决规模化生产养蜂的机械化问题。
我国养蜂直接化问题近年来已经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放蜂车的使用,为养蜂人打开了一条通往规模化养蜂的道路,养蜂的机械化有助于规模化的发展;也有助于天然蜂蜜的生产。但是,当前养蜂生产所需要的蜂箱、蜂具、摇蜜、以及一些生产生活设施的问题,还是因为实用性,价格以及观念习惯的影响,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我国养蜂生产是一个传统的副业生产,多少年来精耕细作的养蜂方法和习惯,还不能适合养蜂集结化的应用,所以,在发展规模化,养蜂的同时,在提高蜂蜜浓度的进程中,研究适合本国国情的配套养蜂机具,减轻蜂农的劳动强度也是当务之急,国外一些机械设备有非常好的借鉴作用,在养蜂生产当中也有许多好的东西可以总结,只要只要养蜂机械化的问题不断得到解决,养蜂生产就会发生一些革命性的改变,一些看似困难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当前我国的蜂产品市场比较混乱,蜂业企业的内讧也比较多,蜂农和蜂业企业利益上的对立也很严重,这都是非常不利于蜂业发展的,只有做好蜂产品标准的顶层设计,把当前要解决的问题都规定明确,把市场硬标准大致划分开来,就会减少大家的利益和产品的相互比较和相互攻击,当然,这些问题也不是一个标准,一个文件,一个会议就能解决的,需要各级学会协会各级蜂业管理部门,蜂业饲养蜂合作社以及广大蜂农都来做。才能使这个问题在中国蜂业内部统一起来,才能开创一个崭新的蜂业局面。
感谢您阅读,本文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