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蜂蜜遇到杀虫剂,安全如何保障?

“早上起来喝一杯蜂蜜水”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因为蜂蜜可以润肠。而蜂蜜的用途也很多,可以用来烤翅,可以用来烘焙,也可以用来泡柚子茶等等,在公众的心目中,蜂蜜因为较为天然,所以受到大家的青睐。

不过在大多数人还在想方设法去买真正纯天然的蜂蜜时,一项权威统计调查研究表明,全球的蜂蜜中,约有75%已经受到新烟碱类杀虫剂污染。可以说,即便找到了纯天然、无添加的蜂蜜,都可能遇到杀虫剂。
 

新烟碱类杀虫剂是什么?
 

新烟碱类杀虫剂是一类和尼古丁相关的神经活性的杀虫剂的总称,早在1890年就作为天然杀虫剂用于防治蚜虫等同翅目害虫。它们可以被喷洒在叶子上或涂上种子,然后渗透到生长植物中。
 
大量研究已经表明,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和大黄蜂有毒,会造成它们的大脑损伤,影响学习和记忆能力,降低它们寻找花蜜和花粉的能力。
新烟碱类杀虫剂被认为是造成授粉类昆虫尤其是蜜蜂数量下降的关键因素
 

当蜂蜜遇到杀虫剂,我们的“甜蜜事业”如何保障?

 
显而易见,蜂蜜中所含的杀虫剂,是因为蜜蜂采集花粉时,遇到了有杀虫剂的花。而这些杀虫剂并非无缘无故自己跑出来的,而是农民们喷洒上去的。在我们的印象中,喷洒农药会对水稻、蔬菜产生影响,诸如“毒大葱”等等农产品安全事件不断地映入眼帘。可是,很多人却忽视了那些美丽的花朵上含有杀虫剂。
 
当然,农民们也不是找不到事情做,天天没事往花上喷洒农药,是因为果树上有害虫,所以不得不用喷洒杀虫剂等方式来消灭害虫,否则,可能我们在市场上就见不到那些又大又甜的苹果了,那些品种多样的新式葡萄、橙子等也不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使用农药是中国农业发展到当下,产量急剧提升的武器,可是,我们却可以发现,农药滥用也成为了农产品的“定时炸弹”。正因为不安全用药、过度滥用农药等问题,让公众对农产品的安全问题越来越担心。
 
蜂蜜里含有添加剂,通过“察颜观色”等技术手段可以查出来,而蜂蜜里面被杀虫剂污染了,公众该如何辨别?

这就需要从源头入手,规范农药使用,将农药使用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同时,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准入标准,普及农产品安全检测手段,让公众参与到农产品安全检测中,从而降低农民们滥用农药的兴趣。以此,才能够从根本上保障蜂蜜不受杀虫剂的危害,从而保障“甜蜜事业”能够一直甜蜜下去。

蜂蜜还能不能吃?


研究显示,绝大多数蜂蜜中,杀虫剂的残留水平低于欧盟对人类消费的安全限度,还在人类安全食用范围之内。其中来自日本的样品达到了极限值的45%。
研究也发现了杀虫剂残留超标的样本,主要来自德国和波兰。
 
苏塞克斯大学生物学教授Dave Goulson表示:任何经常吃蜂蜜的人可能都会从中食用到小剂量的混合神经毒素。虽然在急性毒性方面,这些毒素肯定不会杀死我们,也不太可能造成可测量的伤害。我们不知道的是,其他杀虫剂的混合物中是否对人体健康有长期的慢性影响。


欧盟讨论修改杀虫剂禁令


《科学》杂志同期配发的一篇评论文章,英国敦提大学神经生物学家克里斯托弗·康诺利指出:尽管所检测到的杀虫剂浓度非常低,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但检测到的水平足以影响蜜蜂的大脑功能,可能会阻碍它们的饲料、授粉能力。
 
康诺利呼吁,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使用应该受到控制。
 
由于新烟碱类杀虫剂会对蜜蜂产生危害,欧盟已于2103年出台禁令,禁用噻虫胺、吡虫啉、噻虫嗪这3种新烟碱类杀虫剂。
该研究发表后,引起欧盟的关注。欧盟正在讨论是否要使禁令永久化,并且推广到更多的杀虫剂类型中。

 


感谢您阅读,本文仅供参考!